曲院風荷寫景介紹
望春樓建筑的位置比較明確,也很特別,這一點在歷代版畫及山水畫中均有體現。它位于蘇堤跨虹橋北,沿蘇堤方向,面岳湖而建,為兩層樓閣建筑。游人可登樓遠眺,一覽曲院、岳湖和外湖風光,是為得景之佳處。迎薰閣亦為兩層樓閣建筑,面南而建,朝向岳湖,可賞荷花,“迎薰”之名應景而生。御書亭臨水而建,亦是賞荷佳處,游人可扶欄而坐,香荷垂手可得。沿湖的廊子和欄桿則起著引導游人的作用。御碑亭離水面較遠,旁有假山、花木,自得其趣??梢姰敃r建筑的營建是圍繞核心景物展開的,以提供盡可能多的賞荷空間和角度。從這一點看,“曲院”也是為“風荷”服務的。
孫嘉淦(1683—1753)著于康熙辛丑年(康熙六十年,1721)的《南游記》中寫道:“(岳)墳南亭臺臨湖,結構朱欄碧檻,與綠水紅蓮相掩映,所謂麯院風荷也。”可以想象,曲院位于岳墳之南,瀕臨現在的岳湖,二景相距不遠。雍正年間,浙江總督李衛還在曲院風荷之西建“湖山春社”,后列入“西湖十八景”,又在岳王廟前立“碧血丹心”牌坊,位于曲院風荷與湖山春社之間。
“麯院”改成“曲院”,后人以為康熙錯題,乾隆南巡時有感于此,特寫下《曲院風荷》詩以為說明:“九里松旁曲院風,荷花開時映波紅。莫驚筆誤傳新謗,惡旨崇情大禹同。”詩中指出了曲院舊址在九里松附近,將“麯院”改為“曲院”實非筆誤。此詩文后被刻于曲院風荷御碑之陰。
到了乾隆時,在碑的背面刻詩說:“莫驚誤筆傳新榜,惡旨崇情大禹同。”“榜”就是題字。“惡旨”則是“絕旨酒”?!稇饑摺氛f大禹“絕旨酒”并斷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
在驛路,在斷橋,在江畔,就這樣悄然的開了,無需取悅誰,無需討好誰,這一剪臥雪寒香,只待懂她的人來賞。
▲圖18今曲院風荷公園風荷景區局部平面圖(筆者據杭州園林設計院資料繪制)
曲院風荷在歷史事件的推動下沉浮變遷,實物遺存往往只能呈現它最后的狀態,然而通過歷史圖像的整理和分析可以讓我們看到它在不同時期的面貌。如果我們將一個時期的圖像視為動畫中的一幀,那么隨著一幀幀畫面的增加,就會呈現出動態的變化,通過分析整理歷史圖像資料對于今人了解古代園林變遷有重要的幫助。
幽幽的樂曲,飄著荷的淡淡香氣,舒緩的音樂,輕輕地縈繞在耳畔,溢滿柔軟的心房。
由于酒坊取消,景點隨之廢毀。直至明代楊孟瑛主持修治西湖工程,西湖十景得以修復,曲院風荷重現了“古來麯院枕蓮塘,風過猶疑醞釀香,尊得凌波仙子醉,錦裳零落卻新涼”的意境。
題刻“曲院風荷”景名的御碑位于院落中部,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巡游西湖、品題“西湖十景”、御書“曲院風荷”景名所立,系清代原物。太湖石制,長方形碑座,無碑額。碑坐北朝南,面臨岳湖,通高2.33米,碑身高2.18米,寬1.12米,厚0.22米。
一顆不染塵埃的心,不再迷失,人世間的感傷,在時間的長河里恒久冬眠。唯有素心禪念,滌蕩離殤。
上一篇:我眼中的西湖春天
下一篇:沒有了